公司购买平台,「如何为员工避税」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_「松汇智企」

城市

  •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资讯公司购买平台,「如何为员工避税」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公司购买平台,「如何为员工避税」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发布者:松汇智企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2-21

如何为员工避税: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目前常见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将工资发放尽量安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从下; (2)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3)可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 (4)纳税人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 其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提供住所,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 (2)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 (3)购买保险公司的理财险; (4)部分计入工资单,其余工资采取用发票报销的方式; (5)多向税务部门争取福利金比例,多走福利; (6)以实物形式发放; (7)多缴公积金(但是同样企业也面临多缴) (8)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 如:①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或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 ②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 ③使用企业提供的住宅设备; ④企业提供交通工具; ⑤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等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回答 大四喜668 2009-02-17 20:45:24 出差补贴不在工资中发放,按实际出差的时间回单位随即报销,这样据实报销不作为工资计算可以减少纳税基数 公司交纳的三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交通费用凭据报销不作工资总额工资也没有老高的了 其他回答 kouuna 2009-02-17 20:45:32 是某个月还是每个月都差不多个人实发万元左右?(如果是年就不用考虑税,因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月工资税前扣除额是1600,如果是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所得税工资可全额扣除) 如果是每个月,可以考虑每个月发其中一部分,另外的集中在当年的某个时候一次性发放。因为国税总局对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有单独的扣税方法。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进行扣税(该方法一年只允许使用一次),不扣减1600,相应税率为应发数额除以12 对比减去1600 以后所使用的税率。比如每工资6500 元,适用税率为15%;另发放数月奖金59997 元,59997/12=4999.75 元,适用税率为15%,每月扣税(6500-1600)*15%-12 5=610,数月奖金扣税59997*15%-125=8874.55,全年共发放工资奖金(6500-610)*12+ 59997-8874.55=121802.45,即平均每月实发到个人121802.45/12=10150.20。 如果不采用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政策,每月平均应发放(59997+6500*12)/12=11499.75,扣税1604.95,相当于每月实发9894.8,这样能为每个人没月节约255 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该计算方法对一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没有影响。

其他答案:你替他避税了 公司就要承担的多了啊 我提几个建议啊 如果你们公司有隐形账户(不要说这个不明白啊) 就将他的工资分成两部分发 这样就减少了他的工资基数 或者将他的工资分出点 当通讯费发 (不要超过税法规定的限额 应该是300吧) 这样减了300 差旅费形式发 没有什么税务问题 你可以将他的差旅费计入某个项目 现在为项目发生的差旅费 也能计入项目成本 这样也可以避税 另外将工资发成车补等 也能避税 不过你公司负担就加重了 差不多我知道的就这些 祝您好运 你如果想不缴税的话 就要用做隐形帐了 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方法能完全不缴税的 而且你说的是个临时机构 我觉得做两套账还是比较好用的 当然 我这是教你犯错了 不过我以前在的那个公司就是个建设单位 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不过我是因为太不正规才出来的 所以你做不做就在你们了 有风险哦 你要与你们的审计事务所的关系好才可以啊

如何为员工避税: 企业如何为员工提供哪些合理避税的方法

合法避税是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增值税 让利送劵和返利,谁对老板更有利:购销差价是税收筹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商品的购进成本较高,采用打折销售就比较合算;反之,如果商品的购进成本较低,折扣优惠越大时,赠送购物券促销方式的优势就越明显。 经销加工可选择,税收负担要算清:作为一般纳税人向另一般纳税人采购原料,并且在经销毛利小于加工费的情况下,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更划算。 货物采购哪里来,价格测算不放松: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销项税的税率有17%、13%、6%,但是,它们取得的进项抵扣率可能为6%、4%、3%。在销项税额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所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的货物的抵扣率越高,企业的采购成本越小,最终应缴纳的增值税也就越少。 二、 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流转环节就其营业额全额征收。因此,企业经营对象流转的环节越多,营业税的征收次数也就越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就越大。根据营业税的特点,尽可能的减少经营对象的流转次数。 三、 个人所得税 (一)分次纳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次计算征收的,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把握这个特点,学会对个人收入适当划分次数,一次性支付的费用,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变成多次支付,多次领取,就可分次申报纳税。 (二)利用福利 征税只是针对货币收入,对于那些非货币收入是不征收的。 (三)利用保险 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付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金不计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计入个人当期工资,并计征所得税。 四、企业所得税 (一)集团发生管理费,分摊税法不理会 集团公司中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和综合管理职能,并且为其下属分支机构和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向下属分支机构和企业分摊总机构管理费是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但是,目前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新政策规定母公司以管理费形式向子公司提取费用,子公司因此支付给母公司的管理费,不得在税前扣除。有关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有关业务的操作模式,否则就会产生涉税风险。在新政策环境里改为有偿服务计收入,不计管理费,这样子公司可以税前扣除,从母子两公司整体看,只要掌握好盈亏平衡点,其服务费的企业所得税总和可以为零。 (二)企业发生招待费,合理筹划可不贵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假设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为M,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N,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N,同时要满足不大于5‰*M。由此可以推算出,在60%*N=5‰*M这个点上,可以同时满足企业的要求,由此可得出8.3‰*M=N。也就是说,如果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 (三)如何捐赠有学问,筹划适当可当收益 一些企业发现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很大,要缴纳大笔的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希望利用捐赠的形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这些企业通常会采取向公益事业捐钱捐物的方式,即合法地减轻了企业所得税税负,又扩大了企业社会影响。从捐赠形式看,基金会形式最优,其次是现金捐赠,第三是提供劳务,最后是实物捐赠。现金捐赠中,最好由个人名义捐赠,其次基金会捐赠,最后为企业直接捐赠。其实,要达到上述目的,捐赠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如果将捐赠变投资,合作双方都能降税负,效果更好。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合理避税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企业应对我国现行的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合理避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尽量以集体福利方式进行,避免以现金形式发放。合理利用好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使用。

如何为员工避税: 企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如何合理合法避税-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根据工资支付方式合理避税:目前的个税法并未对个人非货币性福利收入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名义收入的方式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进而达到能够接受的税率范围。根据五险一金扣除标准合理避税:适当提高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或者提高其他免税项目可以在工资总额税前进行扣除。拿公积金举例,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提高后,实际收入并未受影响(公积金可以取出来),然后又有比较明显的节税效果。根据优惠政策进行合理避税:当税率较难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大家可以和公司达成协议,一部分工资薪金通过福利形式发放出来,不以现金形式,因此不会被视为收入,也就没有税收。单位可以增加福利项目,比如免费交通、免费餐点,这样不给员工加薪也能减轻员工的税务负担,变相增加了员工收入。个税当中,年终奖的税务筹划:年终奖是要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所得计算纳税的,也就是要把年终奖除以12个月,其商数去对照相应的税率档进行纳税。很多单位不注意,导致员工工资和年终奖比例失调,某一方过高,从而提高了全年的综合个税税率。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税收临界点。对照税率表,我们发现假如年终奖是54000元,需要缴纳5295元,假如年终奖多了1元,则需要缴纳10245元,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上就是企业给员工发放工资的4中避税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收起回答

如何为员工避税: 开公司如何避税

如何合理避税: 中小规模企业产生税务有2种情况: 1、开发票 2、公司账户有资金流动 ① 顾客要是发票的话您可以把税收转嫁给顾客,要发票就贵点呗。 ② 的基本户进账了,就产生税收了。钱不走基本户了,可以走一般户,这样就不会产生税收了。税收的话是按3个点交税的。 ③ 如果客户打款到您公司基本账户,同时让您开发票,需要缴税。只算一种。也就是说,只要基本账户有资金流动,不管您有没有开发票,照样缴税。 公司账户分:基本账户和一般账户。(公司只能先开基本账户之后,才能开一般账户) 基本账户:一家公司只能有一个基本账户,基本账户可以取现可以转账。 一般账户:一家公司可以有很多一般账户(纳税账户也属于一般账户),一般账户只能转账,不能取现。 而税务的产生只能基本账户的资金流动有关系,跟一般账户无关。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开公司是必须交税的。 至于如何避税是一个很大问题。一句两句话是说不清的。你得找专业人士仔细咨询的。

其他答案:常用的避税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定价法、成本计算法、融资法和租赁法。 1、新税法的颁布实施将减免税的权力收归国务院,避免了减免税过多过乱的现象。同时,税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与其有关的咨询、服务、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等等。企业应该加强这方面优惠政策的研究,力争经过收入调整使企业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税,壮大企业实力。 2、同时,现在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他们开出的招商引资条件十分诱人,大多均以减免若干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各种费用等等条件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如果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或受鼓励产业,如此优惠的条件当然成为企业规避税收的优先考虑因素之一。 3、转移定价法是企业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关联的企业双方为了分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和买卖过程中,不是按照市场公平价格,而是根据企业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产品定价的方法。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以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4、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摊入成本。费用分摊就是指企业在保证费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从账目找到平衡,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尽可能地最大摊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5、租赁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从承租人来说,租赁可以避免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的负担和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由于租金从税前利润中扣减,可冲减利润而达到避税。

其他答案:多销少开票,多入税前扣除项目…

其他答案:找一个好的会计·他会合理避税的·这点很重要

如何为员工避税:公司怎么帮员工合法合理避税?

中国个税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分类所得税制,具体分为11类,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其中最为普通大众熟悉的,莫过于工资薪金所得。目前工资薪金在3500元免征额后,采取7级累进税率(3%~45%)征收,月所得在8万元(年所得96万元)以上税率达到45%。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现行个税纳税,年薪百万的高管实际拿到手只有50多万元。个税高已经是目前国内的普遍性问题,尤其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创业者,房租房贷孩子上学,生活成本太高了,交税交的心疼。

在知乎上随便输入 ”个人所得税”查询,就能看到诸多抱怨和吐槽。很多中高收入人群,看着工资高,实际到手却少得可怜。

我在这里举一个案例:

王小姐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做销售,一个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她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904元,净收入为22,233元。

可以看出,个税、社保不同的缴纳方式,对员工个人和公司而且差别都非常大。

从公司角度看,如果社保和个税按工资实际金额缴纳,公司不仅需要支付王小姐3万元的工资,还得承担6,866元的高额社保成本。

从员工个人看,不管是按实缴纳还是按社保最低基数缴纳,员工的个税都非常高!

高额的个税让员工和公司都压力山大啊!合理合法地降低个税,提高员工的个人收入,降低公司的综合人力成本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需求。


其实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很多企业都在想法设法“避税”,常见的方式有:买发票、虚增成本、虚增人头等。

营改增、金税三期的大背景之下,这种高风险的避税方式无疑成为企业随时可能爆炸的一个定时炸弹。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为了鼓励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相继推出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建议大家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坚决不能逾越红线。

顺应国家政策、协助高管、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等高收入人群进行合理纳税的税收工具个独宝应运而生。

以上面王小姐为例:

假设王小姐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通过崇明个独,改变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务关系,将原本的全额劳动合同关系,转变为基础劳动合同+服务合同。王小姐在改变合同模式后,把3万的收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每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5000元支付给王小姐;另一部分按照服务费形式支付给王小姐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根据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王小姐每月仅需要缴纳278元税金,净收入为29722元,相比此前的税后工资24380元,月收入瞬间提高了5342元,综合税率仅0.96%。收入越高对比效果越明显,不要太开心啊!

模式对比

原模式

新模式

全额劳动合同

基础劳动合同+根据绩效的服务合同

月度缴税5620元

月度缴税288元

净收入24380元

净收入29722元,收入提高22%!

对员工激励作用差

对员工激励作用强

想了解如何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信息可以点击→↓↓↓↓↓联系小编咨询

如何为员工避税:公司怎么帮员工合法合理避税?

中国个税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分类所得税制,具体分为11类,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其中最为普通大众熟悉的,莫过于工资薪金所得。目前工资薪金在3500元免征额后,采取7级累进税率(3%~45%)征收,月所得在8万元(年所得96万元)以上税率达到45%。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现行个税纳税,年薪百万的高管实际拿到手只有50多万元。个税高已经是目前国内的普遍性问题,尤其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创业者,房租房贷孩子上学,生活成本太高了,交税交的心疼。

在知乎上随便输入 ”个人所得税”查询,就能看到诸多抱怨和吐槽。很多中高收入人群,看着工资高,实际到手却少得可怜。

我在这里举一个案例:

王小姐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做销售,一个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她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904元,净收入为22,233元。

可以看出,个税、社保不同的缴纳方式,对员工个人和公司而且差别都非常大。

从公司角度看,如果社保和个税按工资实际金额缴纳,公司不仅需要支付王小姐3万元的工资,还得承担6,866元的高额社保成本。

从员工个人看,不管是按实缴纳还是按社保最低基数缴纳,员工的个税都非常高!

高额的个税让员工和公司都压力山大啊!合理合法地降低个税,提高员工的个人收入,降低公司的综合人力成本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需求。


其实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很多企业都在想法设法“避税”,常见的方式有:买发票、虚增成本、虚增人头等。

营改增、金税三期的大背景之下,这种高风险的避税方式无疑成为企业随时可能爆炸的一个定时炸弹。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为了鼓励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相继推出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建议大家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坚决不能逾越红线。

顺应国家政策、协助高管、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等高收入人群进行合理纳税的税收工具个独宝应运而生。

以上面王小姐为例:

假设王小姐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通过崇明个独,改变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务关系,将原本的全额劳动合同关系,转变为基础劳动合同+服务合同。王小姐在改变合同模式后,把3万的收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每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5000元支付给王小姐;另一部分按照服务费形式支付给王小姐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根据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王小姐每月仅需要缴纳278元税金,净收入为29722元,相比此前的税后工资24380元,月收入瞬间提高了5342元,综合税率仅0.96%。收入越高对比效果越明显,不要太开心啊!

模式对比

原模式

新模式

全额劳动合同

基础劳动合同+根据绩效的服务合同

月度缴税5620元

月度缴税288元

净收入24380元

净收入29722元,收入提高22%!

对员工激励作用差

对员工激励作用强

如何为员工避税:公司为什么要帮助员工避税?

规避的税收,可以说是把交给国家的部分交给员工了,或者交给公司和员工共同享有(看他怎么避税)。避税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合法的,有合法不合理的,有违法的。例如把部分费用转变为免税或减税部分(用发票抵扣,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这样是合法的。有的把公积金基数和比例提高,从而减少收税部分的工资,达到避税的目的,这样也算合法(虽然不合理:L)。还有一些就是剑走偏锋,通过少报工资,或者发放到不同的工资卡,达到避税目的(感觉已经可以追究违法责任了)。

【松汇智企】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及税收筹划等企业财税服务等问题,请咨询客服或添加客服微信(WDYY809),松汇智企提供一对一服务,免费沟通帮您解决财税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禁止转载,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如若有涉及版权、声誉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