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出售平台,「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_「松汇智企」

城市

  •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资讯公司出售平台,「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公司出售平台,「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发布者:松汇智企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2-19

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详细??

目前常见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将工资发放尽量安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从下; (2)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3)可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 (4)纳税人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 其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提供住所,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 (2)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 (3)购买保险公司的理财险; (4)部分计入工资单,其余工资采取用发票报销的方式; (5)多向税务部门争取福利金比例,多走福利; (6)以实物形式发放; (7)多缴公积金(但是同样企业也面临多缴) (8)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 如:①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或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 ②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 ③使用企业提供的住宅设备; ④企业提供交通工具; ⑤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等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工资怎么合理避税? 回答 大四喜668 2009-02-17 20:45:24 出差补贴不在工资中发放,按实际出差的时间回单位随即报销,这样据实报销不作为工资计算可以减少纳税基数 公司交纳的三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交通费用凭据报销不作工资总额工资也没有老高的了 其他回答 kouuna 2009-02-17 20:45:32 是某个月还是每个月都差不多个人实发万元左右?(如果是年就不用考虑税,因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月工资税前扣除额是1600,如果是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所得税工资可全额扣除) 如果是每个月,可以考虑每个月发其中一部分,另外的集中在当年的某个时候一次性发放。因为国税总局对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有单独的扣税方法。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进行扣税(该方法一年只允许使用一次),不扣减1600,相应税率为应发数额除以12 对比减去1600 以后所使用的税率。比如每工资6500 元,适用税率为15%;另发放数月奖金59997 元,59997/12=4999.75 元,适用税率为15%,每月扣税(6500-1600)*15%-12 5=610,数月奖金扣税59997*15%-125=8874.55,全年共发放工资奖金(6500-610)*12+ 59997-8874.55=121802.45,即平均每月实发到个人121802.45/12=10150.20。 如果不采用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政策,每月平均应发放(59997+6500*12)/12=11499.75,扣税1604.95,相当于每月实发9894.8,这样能为每个人没月节约255 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该计算方法对一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没有影响。

其他答案:你替他避税了 公司就要承担的多了啊 我提几个建议啊 如果你们公司有隐形账户(不要说这个不明白啊) 就将他的工资分成两部分发 这样就减少了他的工资基数 或者将他的工资分出点 当通讯费发 (不要超过税法规定的限额 应该是300吧) 这样减了300 差旅费形式发 没有什么税务问题 你可以将他的差旅费计入某个项目 现在为项目发生的差旅费 也能计入项目成本 这样也可以避税 另外将工资发成车补等 也能避税 不过你公司负担就加重了 差不多我知道的就这些 祝您好运 你如果想不缴税的话 就要用做隐形帐了 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方法能完全不缴税的 而且你说的是个临时机构 我觉得做两套账还是比较好用的 当然 我这是教你犯错了 不过我以前在的那个公司就是个建设单位 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不过我是因为太不正规才出来的 所以你做不做就在你们了 有风险哦 你要与你们的审计事务所的关系好才可以啊

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避税怎么避?

1.现金方式发放 为了工资避税,有些公司会以现金方式发放薪资,而不使用银行代发。不过随着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现金方式发放工资将会被取代。对那些想在现金工资避税上做文章的企业来说,以后要想用这种方式“偷税”“漏税”是无法实现了。 2.虚开发票抵扣 这算是许多企业常用的风险较大的避税手法,不但违规而且违法。企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类补贴等进行发放,再让员工每个月找发票来冲抵,以报销的形式达到工资避税的目的。这种工资避税方法企业能够抵扣成本员工到手工资高,近年来一直十分受欢迎。然而7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严发票令”堵死了“发票抵工资”的后路。 3.虚增人头虚列 税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交五险一金才能税前列支,因此许多企业利用这个漏洞,使用无业人员或退休人员的身份证虚列工资,甚至编造职工名字虚增人头,使用虚假工资单入账。因为税务局平时不审核五险一金和工资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被钻了空子。然而金税三期上线后,全员全额申报,再加上社保审计与税局大数据共享,此种工资避税方法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 捷税宝的专家们及时深度解析国家最新的财税政策,为您提炼适合您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工资避税税务筹划方案并协助执行落地,助力企业合法实现工资避税合理降低税务成本!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如果是偶尔的月薪2万就很好合理避税,进行分摊多月就好了,如果每个月都是2万就比较难避税,第一可以发工资卡发部分,另一部分发现金,可以避税。第二找老婆再办一个账户,你发1万,你老婆发1万。都需要你们公司财务跟你配合才行。

其他答案:1. 按照省级政府规定的比率和基数(不超过当地最高限额)并由个人担负的养老保险(8%)、失业保险(1%),是可以免两税(税前扣除)的。 2. 工伤险只是有单位负担,也是税前扣除的。 3. 提高公积金的基数,缴存比率控制在24%以内(个人12%,单位12%),通过合理的缴存公积金避个税。 4. 根据国税总局的最新规定,单位承担的车补(以票据报销的)可以在税前扣除。 或者干脆让员工拿发票报销抵工资,企业直接进管理费。

工资避税方法: 求工资合理避税方法

工资合理避税方法——工资费用化。工资转化为费用,找发票报销。但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一般不允许这么做,因为不利于控制和财务数据分析。

其他答案:你替他避税了 公司就要承担的多了啊 我提几个建议啊 如果你们公司有隐形账户(不要说这个不明白啊) 就将他的工资分成两部分发 这样就减少了他的工资基数 或者将他的工资分出点 当通讯费发 (不要超过税法规定的限额 应该是300吧) 这样减了300 差旅费形式发 没有什么税务问题 你可以将他的差旅费计入某个项目 现在为项目发生的差旅费 也能计入项目成本 这样也可以避税 另外将工资发成车补等 也能避税 不过你公司负担就加重了 差不多我知道的就这些 祝您好运 你如果想不缴税的话 就要用做隐形帐了 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方法能完全不缴税的 而且你说的是个临时机构 我觉得做两套账还是比较好用的 当然 我这是教你犯错了 不过我以前在的那个公司就是个建设单位 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不过我是因为太不正规才出来的 所以你做不做就在你们了 有风险哦 你要与你们的审计事务所的关系好才可以啊

工资避税方法: 工资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是某个月还是每个月都差不多个人实发万元左右?(如果是年就不用考虑税,因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月工资税前扣除额是1600,如果是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所得税工资可全额扣除)如果是每个月,可以考虑每个月发其中一部分,另外的集中在当年的某个时候一次性发放。因为国税总局对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有单独的扣税方法。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进行扣税(该方法一年只允许使用一次),不扣减1600,相应税率为应发数额除以12对比减去1600以后所使用的税率。比如每工资6500元,适用税率为15%;另发放数月奖金59997元,59997/12=4999.75元,适用税率为15%,每月扣税(6500-1600)*15%-125=610,数月奖金扣税59997*15%-125=8874.55,全年共发放工资奖金(6500-610)*12+59997-8874.55=121802.45,即平均每月实发到个人121802.45/12=10150.20。如果不采用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政策,每月平均应发放(59997+6500*12)/12=11499.75,扣税1604.95,相当于每月实发9894.8,这样能为每个人没月节约255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该计算方法对一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没有影响。至于拿票报销就是人事和财务一块处理,拿票报销不能走工资,直接进的费用,所以没有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但严格说这其实是不符合国家政策,而且那么做工作量会增加不少.特别地,要是是经验老道的审计人员其实也是可以查出些蛛丝马迹的... 收起回答

工资避税方法:年终奖报税怎么报?如何进行合理避税?

做会计的:年终结账前这些崩溃日常你也有吗?
?年终奖账务、税务如何处理?

?年终奖如何进行合理节税?

?跨年发票怎么入账?

?年底计时、计件人员工资如何计算?

?年底工资明细汇总表总是出错怎么办?

?如何合理筹划社保和年终奖金个税?

?老板娘代购的年终礼品怎么入账?

.....
都帮大家整理好了、建议做会计的小伙伴年底人手一份、先保存再学习哈~

首先先来看年终奖相关处理教程:

年终奖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年终奖的具体做账方法,会计分录?

1、计提年终奖金的分录: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2、发放年终奖金时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

3、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年终奖常规核算公式是什么?

Excel核算公式函数设置+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

年终奖合理节税指导操作:

①关于年终奖发放、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下两种:

一、年终奖和奖外综合所得既定的情况下,是单独计税更优,还是合并计税更优;

二、员工年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日常发放工资和年终奖如何搭配才能更省税。

②年终奖合理避税测算表如下: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年终奖合理节税的处理教程

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需要Excel电子版+年终业务处理教程的小伙伴

评论区留言“会计”即可~

工资避税方法:公司怎么帮员工合法合理避税?

中国个税属于世界上少有的分类所得税制,具体分为11类,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其中最为普通大众熟悉的,莫过于工资薪金所得。目前工资薪金在3500元免征额后,采取7级累进税率(3%~45%)征收,月所得在8万元(年所得96万元)以上税率达到45%。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现行个税纳税,年薪百万的高管实际拿到手只有50多万元。个税高已经是目前国内的普遍性问题,尤其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创业者,房租房贷孩子上学,生活成本太高了,交税交的心疼。

在知乎上随便输入 ”个人所得税”查询,就能看到诸多抱怨和吐槽。很多中高收入人群,看着工资高,实际到手却少得可怜。

我在这里举一个案例:

王小姐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做销售,一个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她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904元,净收入为22,233元。

可以看出,个税、社保不同的缴纳方式,对员工个人和公司而且差别都非常大。

从公司角度看,如果社保和个税按工资实际金额缴纳,公司不仅需要支付王小姐3万元的工资,还得承担6,866元的高额社保成本。

从员工个人看,不管是按实缴纳还是按社保最低基数缴纳,员工的个税都非常高!

高额的个税让员工和公司都压力山大啊!合理合法地降低个税,提高员工的个人收入,降低公司的综合人力成本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需求。


其实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很多企业都在想法设法“避税”,常见的方式有:买发票、虚增成本、虚增人头等。

营改增、金税三期的大背景之下,这种高风险的避税方式无疑成为企业随时可能爆炸的一个定时炸弹。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为了鼓励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相继推出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建议大家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坚决不能逾越红线。

顺应国家政策、协助高管、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等高收入人群进行合理纳税的税收工具个独宝应运而生。

以上面王小姐为例:

假设王小姐月收入3万,年收入36万,通过崇明个独,改变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务关系,将原本的全额劳动合同关系,转变为基础劳动合同+服务合同。王小姐在改变合同模式后,把3万的收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每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5000元支付给王小姐;另一部分按照服务费形式支付给王小姐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根据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王小姐每月仅需要缴纳278元税金,净收入为29722元,相比此前的税后工资24380元,月收入瞬间提高了5342元,综合税率仅0.96%。收入越高对比效果越明显,不要太开心啊!

模式对比

原模式

新模式

全额劳动合同

基础劳动合同+根据绩效的服务合同

月度缴税5620元

月度缴税288元

净收入24380元

净收入29722元,收入提高22%!

对员工激励作用差

对员工激励作用强

工资避税方法:工资怎样计算能合理避税?

网上对于个税避税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但是税点点提醒大家,在避税时候一定要注意避税方法的合法合规,如果用非法的避税手段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税务风险,法律不容儿戏,触犯税法必将受到税法惩罚,所以避税手段一定要合理。

目前有一个合法并且节税效果很不错的避税方法,那就是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然后将个人薪资所得变为企业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并不用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存在增值税和个税,企业收入不超过3万免收增值税,个税只需要按照税收洼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征收0.5%-3.5%,企业在缴纳以上税费之后,个人独资企业账户中的款项即可自由支配。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0.5%-3.5%的个税,相比较薪资发放的3%-45%的个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松汇智企】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及税收筹划等企业财税服务等问题,请咨询客服或添加客服微信(WDYY809),松汇智企提供一对一服务,免费沟通帮您解决财税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禁止转载,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如若有涉及版权、声誉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