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公司,「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单位发的奖金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_「松汇智企」

城市

  •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资讯买卖公司,「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单位发的奖金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买卖公司,「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单位发的奖金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发布者:松汇智企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2-15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单位发的奖金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春节将至,不少单位开始给员工发年终奖。对于这笔不菲的收入,不少企业不知如何缴税,甚至出现了少数“发得多拿得少”的怪现象。为此,记者日前请教了税务部门的税收筹划专家,为企业解疑释惑。 年终奖按月分摊交税 税务工作人员表示,相关税法规定,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等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将雇员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当月雇员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1600元,还应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再除以12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前者应纳税额为: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后者应纳税额则为:(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比如,某公司职员小王本月工资为2000元,又拿到了12000元的年终奖。则直接用12000元÷12=1000元,其所对应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由此计算出小王应纳税额为12000*10%-25=1175元。而如果小王本月工资只有1500元,则先要用12000元减去费用扣除额与工资的差额100元,再除以12等于991.67元,其所对应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小王应该缴的税为〔12000-(1600-1500)〕*10%-25=1165元。 回避“临界点”可巧节税 “我多拿了一块钱,怎么竟然要多交两百多块的税?”少数员工在拿年终奖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从数目上看是自己拿得多,可交完税后拿到手的,竟然比奖金总额低于自己的人还要少。如员工小李月工资为2000元,年终奖为6001元,其同事小张年终奖为6000元,按以上算法,小李应缴税款为575.1元,而小张只需要缴纳300元的税,小李实际拿到手的,比小张还要少274.1元。 对此,省国际税收研究会的税务专家提醒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原理是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计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超过某一级数时,超过部分就要按高一档的税率计税。在年终奖适用工薪所得税率时,每个级差都是一个“节点”,而在每个“节点”附近都会有一个“多发不如少发”的区间范围。 税务专家表示,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年终奖前,要事先做好筹划,避免出现“多发却少拿”以及不同年终奖税后收入却一样等现象,不仅没起到“奖优”的作用,反而造成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大。他建议可通过先确定实发税后奖金,然后根据公式“倒推”,将其还原成含税收入后再发放年终奖。 “年薪制”高管尤其要合理筹划 税务专家提醒,对于高收入人群,合理节税尤为重要。如一些采取年薪制的企业高管,适用税率较高。可通过降低年终奖,将部分奖金并入当月工资,来降低年终奖的适用税率。 例如,某企业高管胡先生月薪1万元,年终奖为25万元。其每月工资适用的税率是20%,而年终奖适用的税率是25%,高于工资适用税率。 按一次性发放年终奖计算,胡先生每月工资收入应纳个税1305元,年终奖收入应纳个税61125元。如果将25万元年终奖减少为20万元,将另外5万元分10个月并入当月工资,即有10个月的月薪为1.5万元。则年终奖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39625元,另10个月的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2305元。这样一来,胡先生可省下高达1万多元的税款。 税务专家还表示,今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将年终奖金延迟到3月份发放。这样一来,工薪所得低于新的起征点,并且这个差额可令年终奖适用税率下调一个档次的员工,就可少交税。 收起回答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月薪3000,奖金60000,怎么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3000*12=36000年度月工资36000+60000=96000收入合计3500*12=42000税前扣除额96000-42000=50000(应计税金额)50000/24=2100(约等于)2100*12=25200(按年终奖发放)50000-25200=24800(按月工资发放金额)24800/12=2067月工资按2067+3500=5567元,个税101.70。12个月个税合计 1220.4年终奖25200,个税 2415元。个税合计 3635.40元,最少。分12个月发放,月工资按5567发放,年终奖按25200发放,个税最少。... 收起回答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个人所得税如何合理避税-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合理避税: 1、尽量采用实报实销的报销方式 最简单的就是采用发票报销方式,差旅费补助、误餐津贴(各200)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提高企业福利降低名义工资 对于高收入人士,可以与企业达成协商,要求提高福利降工资,即适当降低员工名义工资,同时为员工提供宿舍以及将缴纳的公积金、养老保险等金额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员工福利。 3、劳动报酬分批次领取 纳税人如能把一次收入多次取得,将所得分摊,增加扣除次数,就能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节省税收支出。例如,针对那些根据业绩表现、收入很不稳定的业务人员,高工资月份可以部分划分到后面的低收入月份。 4、有关健康险可抵扣部分个税 根据财政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试点地区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并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目前当时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为试点城市。 5、房贷利息或可抵扣部分个税 税制改革最新消息称,个税专项扣除渐近破题,房贷利息或部分抵扣。近日财政部调整了部分处室机构设置,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受利更大将主要是城市居民,如中产家庭,改善住房需求,房贷压力重,供款多且利息高的群体,尤其是对于有改善型需求的家庭是非常有利。 据悉,个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具体即通过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扩展资料 2018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依据决定草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拟确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收起回答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 工资避税怎么避?

1.现金方式发放 为了工资避税,有些公司会以现金方式发放薪资,而不使用银行代发。不过随着支付管理制度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现金方式发放工资将会被取代。对那些想在现金工资避税上做文章的企业来说,以后要想用这种方式“偷税”“漏税”是无法实现了。 2.虚开发票抵扣 这算是许多企业常用的风险较大的避税手法,不但违规而且违法。企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类补贴等进行发放,再让员工每个月找发票来冲抵,以报销的形式达到工资避税的目的。这种工资避税方法企业能够抵扣成本员工到手工资高,近年来一直十分受欢迎。然而7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严发票令”堵死了“发票抵工资”的后路。 3.虚增人头虚列 税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交五险一金才能税前列支,因此许多企业利用这个漏洞,使用无业人员或退休人员的身份证虚列工资,甚至编造职工名字虚增人头,使用虚假工资单入账。因为税务局平时不审核五险一金和工资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被钻了空子。然而金税三期上线后,全员全额申报,再加上社保审计与税局大数据共享,此种工资避税方法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 捷税宝的专家们及时深度解析国家最新的财税政策,为您提炼适合您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工资避税税务筹划方案并协助执行落地,助力企业合法实现工资避税合理降低税务成本! 收起回答

其他答案:如果是偶尔的月薪2万就很好合理避税,进行分摊多月就好了,如果每个月都是2万就比较难避税,第一可以发工资卡发部分,另一部分发现金,可以避税。第二找老婆再办一个账户,你发1万,你老婆发1万。都需要你们公司财务跟你配合才行。

其他答案:1. 按照省级政府规定的比率和基数(不超过当地最高限额)并由个人担负的养老保险(8%)、失业保险(1%),是可以免两税(税前扣除)的。 2. 工伤险只是有单位负担,也是税前扣除的。 3. 提高公积金的基数,缴存比率控制在24%以内(个人12%,单位12%),通过合理的缴存公积金避个税。 4. 根据国税总局的最新规定,单位承担的车补(以票据报销的)可以在税前扣除。 或者干脆让员工拿发票报销抵工资,企业直接进管理费。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2019年超详细的合理避税大全,老板、会计抢着要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企业税收中的三大巨头,对此,很多老板以及财务人员绞尽脑汁都想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稍微减轻一下企业的税收负担。今天从三大税种的角度分享6个企业合理避税的技巧。

更多避税技巧和方法,可私信回复“资料”免费领取!也可点击文章下方评论区链接进行免费领取!

01

增值税

方法一、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

如果进货价与销售价都为含税价,相对比一般纳税人来说,小规模纳税人所缴税更少。也就是说在进货价比较少的时候,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比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收入更多。

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可以作为当期进项税额按规定进行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如果你是高科技企业,增加值比较高,选择一般和小规模纳税人更合算。

方法二、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1.农业类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销售自产货物,如再生水、翻新轮胎、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等,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3.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符合一定条件的,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

4.医疗机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

5.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国家及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数经济开发区出台了财政扶持政策!

02

企业所得税

方法一、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下:研发费用可以按175%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减轻税负。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少缴10%的企业所得税,按照利润的15%缴纳。(其他企业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方法二、利用地域性税收洼地的优惠政策

因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范围比较窄。国内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开设了很多扶持政策,即税收洼地。举个例子,之前因为影视公司扎堆而异常火爆的霍尔果斯就属于地域性的税收洼地。

案例:2018年的安徽某科技公司,营业额500万,利润300万,想降低是企业税负,经过一系列的税务筹划操作,

增值税:500万÷1.03×3%≈14.56万;

附加税:145631.07×10%≈1.45万;

企业所得税:0;

个人所得税:500万÷1.03×2.2%≈10.68万;

税金合计:26.69万;

综合税负:5.3%!

03

企业个人所得税

方法一、根据优惠政策进行合理避税

当税率较难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大家可以和公司达成协议,一部分工资薪金通过福利形式发放出来,不以现金形式,因此不会被视为收入,也就没有税收。单位可以增加福利项目,比如免费交通、免费餐点,这样不给员工加薪也能减轻员工的税务负担,变相增加了员工收入。

方法二、适当提高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

适当提高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或者提高其他免税项目可以在工资总额税前进行扣除。拿公积金举例,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提高后,实际收入并未受影响(公积金可以取出来),然后又有比较明显的节税效果。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工资薪金所得的合理避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工资、薪金所得达到了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而工资、薪金所得是工薪阶层的主要收入,所得多少与其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寻求合法、合理的避税,已成为广大工薪阶层有效的理财手段之一。

  一、明确工资、薪金所得的范围,寻求合理避税途径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结构分为七级,从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不等。

  在明确了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范围后,更要清楚税法规定相关的免税和减税的范围。税法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有: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按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3、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这里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4、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5、按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此外,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的有: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纳税人只有清楚地了解相关的税法免税和减税的规定,在取得相关收入时才能正确计算纳税。

  税法规定,工薪阶层个人每月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可以税前扣除。一些单位一般也是按一比一的比例补贴缴纳住房公积金。各单位可根据各省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率范围,确定合理的公积金比率,合理避税。但也要注意,公积金虽可避税,但在退休前不能随意支取,固化了个人资产。



  税法还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在捐赠时必须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律规定,才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纳个税。如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针对汶川大地震曾发布规定。党员以“特殊党费”形式向灾区的捐款,可以按有关规定依法在税前扣除。

  二、工薪阶层可以在理财中避税

  目前,大多数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作为主要理财手段,储蓄存款占其流动资产的大头。但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偏低,资产储蓄实际价值可能不升反降。税法规定,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纳个人所得税。国债利息指个人持有我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由此可见,选择投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既遵守国家税法规定,又实现了合理避税,实为工薪阶层的一个好的增收渠道。如财政部公开发行的2012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3年期票面年利率5.58%,5年期票面年利率6.15%,分别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0.58和0.65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且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三险一金,存人银行个人账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个人所得税。保险赔款是赔偿个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损失,不计入个人收入,也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单位和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足额缴纳三险一金。

  三、提高公共福利支出,间接增加职工收入

  根据税法规定,凡以货币形式发放给职工的交通补贴、误餐补贴、住房补贴、通讯补贴等,均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若采用变通的方法,采用非货币形式,提高职工的公共福利支出,也可合法避税。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免费提供交通班车,免费用餐、免费发放制服、劳保用品,鼓励职工学习进修、培训等等。职工也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在发生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误餐费、培训费等时,以实际发生的合法有效的票据据实报销,这些支出属于单位正常经营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单位也可将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前提下减少了税收负担,单位也在合法的前提下减少了税负,可谓一举俩得。

  四、巧筹划,巧计算,巧纳税

  虽说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纳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毕竟导致了资金的流出,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其实,有时只要稍微变化一下计算方法,同样的薪酬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可能会大不相同。

工资如何合理避税:注意!这五种工资避税方式,税务局严查!

小快的朋友S,在帝都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税前月薪18K光鲜亮丽,按最新的税法粗略计算下,一年也要扣10872元的个人所得税。这相当于小快半年的房租(北五环、合租)了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与税负不成比例的现象时有存在,通过合理避税,减轻个税负担才是重点!

今天,小快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合理避税是什么?违法吗?

·千万不要碰的避税方式!

·如何正确进行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是什么,违法吗?

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不是偷税漏税,不是偷税漏税,重要的话说三遍!合理避税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合理避税的另一个名字叫税务筹划,违法的是偷税漏税。总之,钻法律的空子和漏洞叫合理避税,但是一切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自2018年税务稽查全面开展后,力度不减反增,稽查抽查比例提高。在税法严格监管下,每一笔收支都暴露在监控中,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避税办法,稍不注意就会踩了红线。

接下来,小快为大家介绍:千万不要碰的5种避税方式!

税务局严查的避税方式!切不可用!

一、现金方式发放工资

有些公司以现金方式发放工资,并且把应该抵扣社保的钱折算成现金并入工资,不使用银行代发。而劳动法规定: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随双方的意愿而免除。所以,这是不合法的。

况且现在各大支付渠道如此方便,国家又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模式,大家设想一下:“公司不在深山老林,也不是三百两百,用现金方式结算,你是税务人员你不查吗?”

二、虚开发票抵扣

虚开,一个“虚”字,其实就是虚假的意思,不是说发票是假的,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最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开具的发票没有缴纳税款,二是指没有真实业务发生而开具了专用发票。这里指的是第二点,这种做法违法又违规。

具体操作是企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类补贴等进行发放,再让员工每个月找发票来冲抵,以报销的形式达到工资避税的目的。但如果长期大额处理的话,会造成企业费用异常,引起税务局关注和稽查!

最近,两名90后财务协助虚开发票,金额高达2.57亿,被判7年的消息广为传播,虚开发票已行不通,切勿再触碰底线!

三、大量员工零申报

个税起征点由3500调整至5000后,很多企业将大部分员工申请了零申报。这个做法并不是完全不可,但是一个企业如果和同地区同行业相比,工资明显偏低的话,已经属于高风险企业,等待企业的将是税务稽查。

四、补贴不申报个税

政策中明确规定,单位为个人发放的各种津贴、补贴,不管叫什么名字,都属于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收入,应并入支付当月该职工的工资、薪金中,由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但有些企业并不会把车补、房补、婚补等补贴与工资合并进行纳税申报,属于违法行为。

五、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

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很多属于劳务所得进行纳税申报,却按照工资进行申报。

注:今年1月税改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统称综合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合并后如何申报并不影响。但在汇算清缴时,合并之前如果这样操作了,还是要进行调整。

随着国家税务审查制度的完善,可使用的避税方式越来越少。接下来,小快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合法合规的个税避税方法

请正确合理避税

一、巧用公积金避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积金在所得税前予以扣除,也就是说,公积金是完全避税而不用缴税的。通过提高员工公积金缴存进行避税是合理可行的,但公积金不是想取就能取的,每个城市的政策都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限制固化了个人资产。

二、公益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避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如下

那么如何实际操作呢?

举个例子:小快工作后在xx基金会会定期捐款,捐后会拿到捐款发票,交给公司财务帮我做抵扣就可以了。但个人捐赠最后抵免的其实没有多少钱,这也是一种比较麻烦的避税方法,更多的是内心的满足吧。

三、利用时间差避税

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据通讯费、交通费、餐饮费等实列实报实销避税

我国税法规定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所以员工在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餐补费等等,可以用实际合法有效的发票报销,这部分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以报销发票的方式,将一部分工资费用的性质转变为报销费用,这样就在员工拿到同样的钱的情况下,减少了个人工资性质的收入,对于员工来说自然就起到了避税的作用。

五、特别对于高收入人士,可以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职工福利: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

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少税负,降低经营风险和福利负担。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支出赢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其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提供住所,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

2、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

3、购买保险公司的理财险。

4、部分计入工资单,其余工资采取用发票报销的方式(注意限度)。

5、以实物形式发放。

6、为员工提供福利设施。如:

(1)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或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

(2)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

(3)使用企业提供的住宅设备。

(4)企业提供交通工具。

(5)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等。

最后小快提醒,企业发放工资要采取合理合规的方法。千万不能踩到偷税漏税的雷区,否则,会给公司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以上几个合理避税方法外,还有最后的大招——税务筹划!更多详情欢迎私信小快,节税不止一点点!




快合财税整理,转载请注明上述信息????

【松汇智企】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及税收筹划等企业财税服务等问题,请咨询客服或添加客服微信(WDYY809),松汇智企提供一对一服务,免费沟通帮您解决财税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禁止转载,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如若有涉及版权、声誉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